Page 110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10
第41卷第9期
·1376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1年9月
表1 患者一般资料 Medtronic)、静脉插管(19⁃23F,Medtronic),同时行颈
全胸腔镜组 小切口组 内静脉插管(17F动脉管,Medtronic),建立外周体外
指标 P值
(n=24) (n=26) 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CPB 采用负压
年龄(岁) 62.5 ± 8.10 63.4 ± 7.3 0.618
辅助静脉引流,负压调节范围:15~60 mmHg。待
男性[n(%)] 7(29.2) 9(38.4) 0.498
CPB(32 ℃)开始后,在心脏跳动下,于膈神经前
体重(kg) 51.2 ± 9.90 50.4 ± 8.0 0.622
方 3 cm,平行于房室沟,连同心包及右心房一并切
体重指数(kg/m) 21.5 ± 1.80 21.2 ± 2.1 0.803
2
开,缝合牵引线悬吊右心房,并分别从 3 个切口牵
NYHA Ⅳ级[n(%)] 3(12.5) 4(15.3) 1.000
肺动脉压(mmHg) 39.9 ± 9.20 37.6 ± 10.2 0.411 出。原病变的三尖瓣膜全部保留,并在缝合瓣环时,
心胸比 0.68 ± 0.03 0.69 ± 0.02 0.962 连同瓣叶一起缝合卷曲至人工三尖瓣环下方。该组
血氧饱和度(%) 96.6 ± 0.90 96.9 ± 0.8 0.853 患者所有心内操作均在胸腔镜下操作完成(图1)。
左心室射血分数(%) 55.0 ± 2.90 53.6 ± 3.0 0.505 小切口组:同样采取右前外侧第4肋间进胸,切
右房直径(mm) 57.7 ± 4.50 56.6 ± 3.8 0.586 口长度8~15 cm,牵开器撑开肋骨。不使用胸腔镜,
辅助操作孔 主操作孔
腔镜孔
A B C
A:三孔法操作示意图;B:全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植入;C:胸腔镜下缝合三尖瓣。
图1 全胸腔镜三尖瓣生物瓣置换
心内操作均在直视下完成,麻醉、CPB方法及操作方 复两组无明显差异(表2)。
式同全腔镜组。
3 讨 论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 左心瓣膜术后再发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在临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 ± s)表示,组 床比较常见,但是其机制并未完全阐明。目前文献
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 报道可能和左心瓣膜植入后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
[3]
中位数(四分数)[M(P25,P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改变和室间隔偏移有关 。另有研究认为其发病机
[4]
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 制和术后三尖瓣的持续性风湿活动相关 。以往,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检验,当不满足χ 检验标 由于二次心脏手术,正中开胸需要广泛分离胸骨后
2
2
准时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具有 的粘连,加之解剖层次欠清,创伤大,出血多,手术
统计学意义。 时间长。并且,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往往合
并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并发症,导
2 结 果
致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近年来由于微创技
[5]
小切口组和全胸腔镜组 30 d 内住院死亡各 术以及心脏不停跳方法的应用,传统的正中开胸逐
[6]
1 例,死因为肺部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 渐被右进胸及心脏不停跳技术取代 。通过手术技
胸腔镜组CPB时间较小切口组稍长,但两组差异无 术的改进,相较于传统正中开胸入路,经右胸小切
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 口微创技术下再次三尖瓣置换,手术死亡率及术后
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小切口组。术后随访 1~36 个 并发症显著降低 。目前,全腔镜下三尖瓣置换报
[7]
[8]
月(11.3 ± 6.7)个月,全胸腔镜组术后三尖瓣无瓣周 道较少,国内有少数中心采用这项技术 。本单位
漏及传导阻滞,小切口组1例瓣周漏,术后心功能恢 常规开展全腔镜和小切口这两种心脏微创手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