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2

第43卷第2期
               ·154 ·                            南 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2023年2月



                        Treg  NK细胞 M0  M1  M2         Treg  NK细胞 M0  M1  M2         Treg  NK细胞 M0  M1  M2
                   LEP                           LEP          *   *            LEP
                  ITGB2                         ITGB2                 *       ITGB2         *
                SIGLEC7    *                  SIGLEC7                 **    SIGLEC7
                  MSR1                          MSR1                          MSR1
                 C5AR1                         C5AR1                         C5AR1  *            *
                GPR183                        GPR183              *          GPR183
                  SPP1                          SPP1          **               SPP1  *  *   **       *
                 CHIT1          *              CHIT1                          CHIT1     *   **       *
                 ITGAX                         ITGAX          **  *           ITGAX         **
                CD300LB                       CD300LB         **            CD300LB         **         * P<0.05
                 IL1RN                         IL1RN          **              IL1RN         **         ** P<0.01
               DCSTAMP          *            DCSTAMP          **           DCSTAMP          **       *
                SLC2A4                         SLC2A4 **              **     SLC2A4         *          Correlation
               ALDH4AJ  *                    ALDH4AJ          *            ALDH4AJ                       1.0
                CDKN2B     **                 CDKN2B          *             CDKN2B
                 SRPX2                         SRPX2          *               SRPX2     *       **       0.5
                  TNMD                          TNMD          *               TNMD               *       0.0
               RANBP3L      *                RANBP3L                       RANBP3L
                 UCHL1                  *      UCHL1                         UCHL1  *           **       -0.5
                   ST14                          ST14                          ST14
                CXorf21                        CXorf21                *      CXorf21                     -1.0
                  CD52                          CD52                           CD52         **
                PLA2G7     **                 PLA2G7          *   *          PLA2G7         **   *
                MS4A6E                        MS4A6E  *               *     MS4A6E          *
                SLC28A3                       SLC28A3         *             SLC28A3
                 FLRT3          *              FLRT3                          FLRT3
              ANKRD33B                      ANKRD33B                      ANKRD33B
                 GRIP1                         GRIP1                          GRIP1     *
                 ADRB3                         ADRB3                         ADRB3  *
                  RORB                          RORB                          RORB
                 KCNK3                         KCNK3          **             KCNK3  *   **
                               Lean                          MHO                           MUO
                                图5   3组人群中免疫反应及炎症通路基因表达与免疫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Figure 5  The corre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of immune response and inflammation and proportion of immune cells among
                      three groups

              胞 [21-22] ,成为病理性免疫反应的激活部位,表现为肥                    行关联分析验证,结果提示肥胖组中 SPP1、CHIT1、
              胖机体内的慢性持续性低水平炎症状态,最终导致                            ITGAX、CD300LB、IL1RN 及 DCSTAMP 等差异表达
              机体代谢水平改变。                                         基因与VAT中发挥促炎作用的M1型巨噬细胞占比
                  除了巨噬细胞亚群外,Treg表达水平在MUO组                       正相关,与发挥抗炎作用的 M2 型巨噬细胞占比负
              中下降明显。Treg主要在免疫反应中调节效应性T                          相关,再次印证了肥胖个体VAT中巨噬细胞浸润增
              细胞和 B 细胞的作用以维持免疫稳态,同时也通过                          加,进而导致组织内高炎症水平状态。
              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参                   与此同时,C5AR1 及 GPR183 作为同样在巨噬
              与抗炎调节     [23] 。Treg被证明与促炎型巨噬细胞存在                 细胞中高表达并且与代谢指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
              拮抗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24-26] ,故肥胖状态下       因,在MHO与MUO组间,对二者与VAT中巨噬细胞
              Treg数量与功能下调与代谢紊乱的发生较为相关。                          占比进行统计却表现出了相反的相关性,这种相反
                  在激活的NK细胞分组中,MUO组相较MHO组                        的趋势提示我们思考:这两种基因是否存在作为预
              的细胞占比有上升趋势。NK细胞与巨噬细胞在功能                           测肥胖患者代谢状态改变的相关因子的可能性?
              上存在双向调节作用 ,并且Lee等 的动物研究证                               C5AR1 为补体 C5a 的对应受体,可以激活多条
                                             [28]
                                [27]
              明,在肥胖状态下NK细胞能够调节巨噬细胞向促炎                           重要信号通路途径以正向调控炎症反应                   [29-31] 。既往
              方向极化,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状态紊乱的发                           动物实验证明,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的脂肪组织
              生。但本研究中,激活的NK细胞水平在体重正常的                           中C5AR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全身敲除C5AR1的
              对照组较肥胖组别更高,可能是由于部分体重正常的                           小鼠在高脂喂养的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敏
              对照者术中取材部位源自于肿块周边的脂肪组织,进                           感性得到改善,这可能与敲除C5AR1后脂肪组织中
              而引起了激活的NK细胞水平表达差异。                                M1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及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增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3 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主                         加有关   [32] 。在高脂饮食诱导下,全身敲除C5AR1的
              要集中于免疫反应与炎症通路,其中部分基因与代                            小鼠性腺脂肪及腹股沟脂肪质量较野生型小鼠明
              谢参数相关     [18] ,且多数仅在脂肪组织的巨噬细胞等                   显减少,伴随更高的餐后脂质清除率和较低的血浆
              免疫细胞中高表达。继续对肥胖状态下上调的炎                             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水平,该过程可能与C5AR1
              症通路基因与 VAT 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细胞占比进                          及C5AR 样受体(C5aR⁃like receptor 2,C5L2)具有互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