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103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期 总第104期 南
2021年6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297 ·
Journal
[2]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 ,所有高校均已开 是以专业知识、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为总的培养目
设“双创”教育课程,但大部分仅以选修课形式呈 标,以专业教育链、创新教育链、创业教育链为核心
现,授课教师投入不足,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课程 要素,通过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管理模
体系,导致学生对“双创”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多数 式等交叉整合,促进整体链条结构螺旋互动上升,
医学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较为滞后,多以验证性实 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良
验为主,并与当前学科发展严重脱节,无法培养学 好协同与渗透融合。在“三螺旋”创新理论模型中,
[3]
生的“双创”技能 。 政府—企业—大学等三个主体在保持独立身份及
(三)“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各自职能的同时,互动、交叉、重叠和融合,从而推
专业教育的教师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 动创新活动螺旋式上升。
景,但由于缺乏“双创”教学培训,教师在“双创”理 (二)“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的意义
论知识和素养上存在不足;而“双创”教育的教师 “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将“双创”教育与专业
虽有丰富的“双创”教育知识与技能,但专业理论 教育有机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注入先
知识却相对缺乏 [4] 。教师“双创”教育知识与技能 进“双创”理念的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
或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造成“双创”教育与专业 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这对推进高等教育
教育难以真正融合,无法为学生“双创”活动的开 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双
展提供有效指导。 创”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四)医学生“双创”意识淡薄、动力不足 (三)“双创”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医学生由于受自身因素和学科特点的影响,普 按照“面向全体、分层培养、个性发展”的原则,
遍存在过于谨慎、循规蹈矩、依赖性强等特点,而且 以医学专业教育为基础,“双创”教育融入并贯穿于
相对于其他学科,医学生见习、实习等任务繁重,没 专业教学全过程;构建“金字塔型分层、拔尖培养模
有时间进行“双创”实践活动。另外,受传统观念影 式”,在提升全体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
响,部分家长只希望孩子从事临床工作,有稳定收 的兴趣、潜能和特长进行双向选择,促进学生个性
入,不鼓励甚至反对开展“双创”活动。这些共同造 化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实现学
成了医学生“双创”动力不足、缺乏激情。 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双创”教育系统不够完善 1.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化“双创”意识教育
目前,我国的“双创”教育多是自上而下的政策 在专业培养中增加“双创”与素质拓展模块及
性推动,高校仅仅执行政策,缺乏主动性和创造 学分;“双创”类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以及线上
性 [5] 。在高校,“双创”活动往往是管理部门在积极 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其融入日常教
推动,但师生参与热情并不高。另外,企业、医院参 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挖掘、延伸、拓展所学专
与度远远不够,未扮演好实践指导的角色。 业中的创新、创业元素的同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
(六)“双创”活动评价考核体系不健全 新教材内容;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
“双创”教育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能 中融入和充实有关“双创”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以某些数据指标来衡量,但目前“双创”教育效果的 特别是创新知识、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文化、
考量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缺少对教师和学生教与 “双创”方法及专业领域创新前沿等内容,专业知识中
学过程的约束规范和激励提升。导致“双创”教育 有机渗透“双创”知识,实现“双创”教育与医学课程教
重形式轻实效,教师应付式教学,学生也缺乏主动 学的有机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
学习的动力,收效甚微。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设置实践类课
程,从基础到综合再到创新,将科研课题引入实践内
二、医学院校“双创”教育
容,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策略选择
2. 面向有“双创”意愿的学生,开展专业化“双
高校推进“双创”教育,需要以专业教育为依 创”渗透教育
托,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双创”教育,基于“三螺旋” 开设“双创”系列选修课,进行理论及实验培
理论视角的教育融合模式,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 训;组成科研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大创”项
育更好地融合提供了一种思路。 目,在大学生“双创”实训中心、科研实验室等开展
(一)“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的创立 基础科研活动。举办校内创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
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 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双创”潜力。
提出“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探索专业教育与“双 选拔优秀项目参加“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
[6]
创”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 。“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 医学生创新创业论坛等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