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 117

第43卷第5期             陈天乐,姜 波,余 威,等. ZL006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神经保护活性研究[J].
                  2023年5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5):691-700,713                     ·699 ·


                胞培养板置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                      物在低剂量时依旧保持着一定活性。其中,化合物
                    用培养基稀释药物至所需工作液浓度(10.0 μmol/L,                 5e 和 27a 表现出与 ZL006 相当的细胞保护活性,在
                1.0 μmol/L,0.1 μmol/L),每孔加入 50 μL 相应的含            10 μmol/L的给药浓度下,化合物 5e的细胞保护率为
                药培养基预孵育30 min后,于每孔(低对照孔除外)                       (51.24 ± 0.74)% ,化 合 物 27a 的 细 胞 保 护 率 为
                加入谷氨酸(工作浓度5 mmol/L),将96孔细胞培养                     (48.42 ± 1.01)%;而化合物 23 在 10 μmol/L 浓度下
                板置于37 ℃、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再将96孔                    表 现 出 略 优 于 ZL006 的 细 胞 保 护 活 性(54.34 ±
                板进行 LDH 染色,λ=490 nm,测定吸光度。代入公                     0.59)%,在 1 μmol/L 浓度下,化合物 23 则表现出

                式:细胞损伤率=(D 实 验-D 低 对 照)/(D 高 对 照-D 低 对 照)×        远高于阳性对照化合物 ZL006(1)的细胞保护活
                100%;细胞保护率=(模型组损伤率-实验组损伤                          性[(29.58 ± 0.48)% vs.(16.43 ± 1.01)%]。此外,
                率)/模型组损伤率×100%,计算得细胞保护率。                          目标化合物 5e、27a 和 23 在 25 μmol/L给药浓度下,
                                                                  对SH⁃SY5Y细胞均表现出较低的毒性(25 μmol/L时
                2  结 果
                                                                  3.55%、2.42%、2.85%),这提示该类化合物可作为安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在谷氨酸诱导的 SH⁃SY5Y                       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进行后续研究(表1)。
                细胞损伤模型中表现出一定的保护活性,部分化合                                根据细胞保护活性测试结果可知,将左侧疏水


                                          表1 目标化合物对SH⁃SY5Y的细胞保护和抗增殖活性
                          Table 1  Thecytoprotective and antiproliferation activities against SH⁃SY5Y of target compounds(x ± s,n=3)
                        毒性(%)            细胞保护率(%)                        毒性(%)            细胞保护率(%)
                 化合物                                              化合物
                       25 μmol/L 10.0 μmol/L  1.0 μmol/L  0.1 μmol/L    25 μmol/L 10.0 μmol/L  1.0 μmol/L  0.1 μmol/L
                 5a      4.76   22.43 ± 0.98 08.01 ± 0.42  7.37 ± 1.97  18c  4.15  12.50 ± 1.02  —        —
                 5b      3.63   31.73 ± 0.98 05.12 ± 1.55  —      19       3.97  16.35 ± 0.73 00.97 ± 1.74  —
                 5c      3.81   03.20 ± 2.80 00.35 ± 1.92  4.62 ± 1.92  20  2.68  38.14 ± 0.44 14.75 ± 1.74  —
                 5d      3.63   12.45 ± 3.40  —         —         23       2.85  54.34 ± 0.59 29.58 ± 0.48  1.93 ± 0.89
                 5e      3.55   51.24 ± 0.74 07.11 ± 0.89  —      25a      8.06  14.99 ± 2.37  —          —
                 5f      2.85   22.06 ± 1.77 08.18 ± 1.92  —      25b      6.71  08.23 ± 4.07 11.17 ± 5.65  2.94 ± 2.10
                 5g      4.50   12.82 ± 0.70 08.33 ± 0.84  5.76 ± 2.95  25c  2.85  08.95 ± 3.67 03.20 ± 2.88  0.65 ± 1.46
                 9       2.42   14.08 ± 1.83 02.46 ± 1.13  —      27a      2.42  48.42 ± 1.01 10.13 ± 1.01  —
                 16      2.08   01.42 ± 2.21 04.62 ± 0.30  —      27b      2.25  07.91 ± 1.01 06.96 ± 1.01  1.90 ± 2.95
                 18a     2.85   28.07 ± 0.14  —         —         29       2.85  00.35 ± 2.95  —          —
                 18b     1.55       —         —         —         1        —     53.80 ± 1.73 16.43 ± 1.01  5.70 ± 1.30

                端苯环上 C⁃2 位羟基移除(化合物 9)或替换成其他                       27b)活性显著降低,这提示该处不宜引入体积过大
                基团(化合物 16)活性显著下降;当 C⁃5 位氯原子替                      的基团,而将连接链的氨基封闭后活性也显著降低
                换为溴原子(化合物5a)或甲基(化合物5c)时,活性                       (化合物29)。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图9)为后续化
                明显降低,提示C⁃2位的羟基和C⁃5位氯原子是活性                         合物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进一步的化合物优化正
                必需基团;C⁃3 位为卤素取代时活性保持(化合物                          在进行中。
                5e),而当卤素移除时,活性显著下降;将水杨酸结构
                                                                  3  讨 论
                的羟基和羧基颠倒后(化合物 18a)活性显著下降,
                将水杨酸结构的羧基进行酯化(化合物 18b、18c)、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报道的PSD95⁃nNOS解耦联
                酰胺化(化合物 19、20)以及环化(化合物 25a~25c)                   剂ZL006,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对其进行3部分结构
                都使活性下降,令人惊喜的是当羧酸替换为磺酸取                            修饰,合理设计并合成了 21 个全新结构的衍生物,
                代基时(化合物23)时,细胞保护活性尤其在低浓度                          并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其中化合物 23 对谷
                时优于先导化合物 1,提示该位置引入具有负电中                           氨酸诱导损伤的 SH⁃SY5Y 细胞表现出较好的保护
                心的基团有利于活性提升;在连接链的 C 上引入甲                          活 性[10 μmol/L 时(54.34 ± 0.59)% ,1 μmol/L 时
                基活性保持(化合物27a),但当引入乙基时(化合物                        (29.58 ± 0.48)%],并且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研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