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96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期 总第102期
             · 90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1年2月


             终处于重要位置,蕴含着指引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思                           主义、家国情怀以及政治立场和观念的养成通道;
             想的根本方针政策和宏观爱国主义精神。                               “课程思政”则是知识、技能和理念的传输桥梁。就
                 回望来时,1983 年高校开始开设“思政课”,最                      结构而言,“思政课程”是微观、聚像和外显的,课程
                                    [2]
             初称“大学生道德修养课” ,后来逐步发展完善成为                          要素结构清晰,如课程内容、课时、教学手段及教学效
             今天的系列课程群,统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简称                          果评价等;“课程思政”则是宏观、发散和隐含的,课程
            “思政课程”),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                          要素结构不明显、不清晰,甚至难以捕捉和掌握。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                               (三)关系逻辑
             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                               “课程思政”并不是单指哪一门课程或哪一类课
             策等。实践证明,“思政课程”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独                          程,它其实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即教师在
             立设置的课程模块,其最大的特点是与专业课程群、                           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学
                                                                                                 [5]
             课程模块融合度低,甚至没有融合度,始终处于”单打                          生进行多元化、多视阈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思想
             独斗“的尴尬境遇 。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的“孤独”,                          政治教育成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交汇点。
                             [3]
             使得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始终游移在大量的专业                                如果孤立、片面地看待专业课程的话,它们的
             课程学习之外,两厢得不到很好的呼应,为了今后职                           目标可能就是教给学生专业领域内的本领和技
             业和事业的追求与发展,“思政课程”往往成了看似重                          能。但是,当“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遇时,它赋
             要实则怠慢、看似核心实则边缘的一个“挤压”学生                           予了专业课程以灵魂,它更关注人之所想、所念和
             宝贵学习时间的主要领地。                                      所愿。正所谓“三年树木,百年树人”,单凭几门“思
                 如何解决这一尴尬?也许正如司马迁所说,                           政课程”不行,单凭一套专业课程也不行,只有两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思想政治教                            为着同一教育理想和目标相遇,携手同行,人才培
             育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和动力,“思政课程”需要被全                           养的真正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方位激活。在这个关键时候,“课程思政”理念的出                                那么,“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逻辑关系究
             现和逐步推行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引导,更是人才培                            竟是怎么样的呢?笔者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
             养、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主选择。高等教                            课程”的关系不是相互等同的,也不是相互并列的,
             育的“课程思政”不同于基础教育的“德育课程“,前                          更不是相互排斥的,对于它们关系比较科学的描述
             者侧重于政治性、阶级性,是一种理论教育、思维培                           和形容应当是相互包容、兼容并蓄。两者的育人目
             养,后者侧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                            标一致,但是不论内涵还是外延,“课程思政”都要
             和道德修养的启迪与养成。                                      广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一种泛在的存在,
                “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而“思政课程”则是这种泛在存在的一种凝练和一
             到一定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到一定                           种具象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除了“思政课程”,
             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进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和需                          “课程思政”还会有其他多种类型的表现形式。
             求。如果将“课程思政”理解为一种“大思政”理念,那
                                                                      三、“课程思政”的内涵要素分析
             么,其教育内涵则可以理解为主要是将宏观的爱国主
             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精神,与中观的道德情                              “顶天立地”一词非常形象,上能着天、下能落
             操、职业精神、健全人格,以及微观的个人世界观、人                          地,有高度也有深度,撑起的是一片广阔的空间,是
             生观、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之中,通过专业课                           天与地的紧密相连,用其概括“课程思政”的内涵特
             程的思政教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征恰如其分。“顶天”撑起的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
                                             [4]
                 (二)差异性                                        是国家情怀;“立地”是通过最朴实无华的学校课
                 就形式而言,“思政课程”是显性的,它是课程                         程,去传递和树立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设置中独立的组织结构,有独立的课程群和课程名                                (一)“顶天”的要素分析
             称,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                                “顶天”需要回答的是:①“国家是什么?民族
             学内容、考试评价等;“课程思政”则有所不同,首                           是什么?”——从哪里来?所谓最基础、最朴实的也
             先,它没有显性的课程设置模块、课程群、课程名称                           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基本的国家意识、民族情结是
             等;其次,课程实施的显性要素也不明显,比如教学                          “课程思政”精髓之所在,只有在正确的精神指引下
             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教学师资                            才能确保行动的准确和有效。②“国家和民族今天
             等。因此,“课程思政”其实是隐含于非思政课程的                           的选择和目标是什么?”——到哪里去?不可让精
             其他所有课程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思想意识,以                            神之光落入空谈,只有关注世界时势、关心国家发
             及这种思想意识反映在教学行为上的一种自觉和                             展、热衷国计民生,才能让自己对世界、国家、民族
             表现形式。就方法和途径而言,“思政课程”是爱国                           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③“我们肩负着什么、承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