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33

南
             第2期 总第109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127  ·
                                            Journal
             措施犯罪包含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                            罪的要件之一;对于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而言,构成
             传染病防治罪和妨害公务罪三个罪名,在实践中往                            犯罪的直接客观要件为违反防疫管理制度,造成传
             往也有可能涉及其他违反疫情管理规定或行政法                             染病传播风险更多是该罪的行为后果,而并非定罪
             规,但情节轻微不足以致罪的行为。上述三项罪名                            标准。
             均表现为通过暴力、威胁手段违反疫情防控规定,                                 最后,从行为后果理解,“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危
             甚至刻意造成病毒传播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同                            害后果”这一规定提高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时也兼具对疫情防控有关工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罪的入罪门槛,在实践中需根据行为人造成的公共
             的现象,总体上均呈现出较为多样的主观态度和行                            安全风险程度以及危害后果严重情况加以判别。
             为特征样态。不过,这一罪群的三类罪名在其性                             相对来说主观恶意较小,造成行为后果不形成严重
             质、内涵上均有不同。                                        风险或直接危害的,可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认定,
                 首先,在主体特征方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                          对其他类似行为,但情节更为轻微的则可追究行为
             安全罪具有明显不同的认定条件。根据《刑法》第                            人的行政责任。
             114、115 条规定,“行为人投放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                            综上,在把握该罪群的构成要件和特征的基
             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础之上查阅分析有关案例,并对这一类犯罪行为
             即在实际情况中,行为人往往身为疑似或确诊感染                            人的行为与人口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有利于更加
             者才能具备投放病原体的条件并构成该罪。换言                             深入地探讨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为提出相应治理
             之,在犯罪主体上该罪的行为人应该为疑似或已确                            对策提供支撑。
             诊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方具有“危险方法”的相                                (二)犯罪特征分析
             当性。《意见》进一步列举的情况中也明确规定,以                                1. 蓄意犯罪极少,行为具有冲动性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行为人应为“新型                                 经查阅裁判文书网近两年案例发现,抗拒疫情
             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                           防控措施犯罪行为以妨害公务罪居多,其次是妨害
             而一般个体或单位均可构成其余两项罪名,因此在                            传染病防治罪,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主体特征的必要条件三类罪名存在明显不同。                              的案例只占极少数。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可以推定,
                 其次,在主观倾向上,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以                          行为人主观上蓄意传播病毒危害公共安全的极少,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这两类关联罪名也具有                             在主观态度上表现为违反疫情防控制度的行为是
             相对明显的差异。2003 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预                         故意的,但对于危害后果通常不具有预期。以妨害
             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                            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居多的判例结果也足以佐证,在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                            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中多数行为人并非故意传
             共安全罪表述为“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                            播新冠病毒,更多的是在抗拒疫情防控管理的过程
             害公共安全”;同样,《意见》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                          中造成危害,主观恶意不大 。并且,犯罪人行为受
                                                                                       [2]
             共安全罪”的认定要件上也着重强调了“故意传播                            冲动情绪支配明显。在妨害公务罪案件中行为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原体”。根据以上司法解                            一般表现为情绪激动、暴躁,以冲撞关卡、辱骂殴打
             释,行为人主观故意与否成为区分妨害传染病防治                            工作人员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且这类犯罪通常
             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重要因素,即行                            发生在与工作人员交涉过程中,明显为临时起意,
             为人主观上明知自身携带病原体仍拒绝接受隔离                             行为并非有预谋的故意侵害。基于以上分析可以
             治疗,并具有传播病毒故意的,应判定为以危险方                            认为,在大部分犯罪案件中,行为人冲动性明显,且
             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其他拒绝执行防控措施以致                            并不具备对公共安全危害后果的主观恶性,可以通
             引起病毒传播或者传播危险的行为则以妨害传染                             过良好沟通和宣传教育化解、遏制。
             病防治罪或妨害公务罪认定更为合适。                                      2. 犯罪主体具有多元性,身份特征相对明显
                 再次,三类罪名所直接侵犯的客体具有直观差                               疫情期间各地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相对频
             异。妨害公务罪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                            发,犯罪主体呈现出较为多样化的特点,但犯罪人
             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防疫、检                            数相对较多的群体有下述两方面特征。特征之一,
             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措施”的行为,其所直接                           中老年群体犯罪较多。笔者以为,相较于年轻人,
             侵犯的客体为公共秩序,在过程中可能涉及对公务                            中老年群体对网络平台利用能力较弱,掌握和解读
             人员的人身侵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所直                            信息能力不强,对于相关政策以及病毒危害性也存
             接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包括了对不特定多数人                            在认知缺失,其遵守法律和公共道德的意识就更为
             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或伤害,严重威胁或实                            淡薄。同时,该年龄段人群通常承担家庭主要经济
             质性的伤害是评判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负担,为获取经济收入这部分人群也易“铤而走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