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35

南
             第2期 总第109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 129  ·
                                            Journal
             行直接的物理或人事环境、社会文化改造,从而切                            和舆情引导中的主导作用。利用网络信息系统之
             断犯罪生成过程中必需的一系列外在条件,将特定                            间的有效联系进行舆情监测和信息资源整合,针对
             空间设置在一个低犯罪区中。该理论方法在国内                             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通过权威媒体做出回复,
             外的社会管理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与发展,如在社                            从而迅速在危机发生早期占领舆论高地,遏制虚假
             区中设置监控、隔离设施或者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                            或片面性的信息在社会上扩散引发公众不安情绪
             与社区管理等。目前学界普遍认同从环境犯罪学、                            和冲动行为。第二,防疫工作人员信息告知需全面
             常规行为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三个框架下对该理                             有效。工作人员对整体工作流程和信息充分把握,
             论进行解释,即从不同视角识别犯罪过程中的决定                            详细告知个人必要的管理规定和信息,能够有效避
             性要素,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对该理论                            免上述案例中因规定告知不全而引发的后续矛盾。
             的适用进行裁剪,运用可控的力量消除或减少当下                                (三)以宣传教育实现犯罪预防
             的犯罪实施条件、提高犯罪难度,使潜在犯罪人基                                 大量实践案例以及犯罪行为人特征提示,传染
             于利害衡量放弃犯罪,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                            病健康素养水平低下是阻碍疾病防控甚至造成犯
             效用。                                               罪的重要原因。由此,利用社会预防的方法,通过
                                                               增强法律法规以及典型案例的宣传以促进公众自
                四、抗拒疫情防控犯罪预防的基本思路
                                                               觉遵守规范,可以将诸多因无知导致的违法行为及
                 (一)以及时精准打击实现犯罪预防                              时遏止。如在“江苏南京毛老太涉嫌妨害传染病防
                 刑罚模式有预防犯罪的作用,但如果一味追求                          治案”以及“北京昌平陈某林、刘某敏因传播病毒被
             从严从重处罚可能引起公众不满情绪,尤其是在公                            立案侦查”等案例中,行为人表现出明显的健康意
             众安全感流失严重的危机背景下,“一刀切”的惩罚                           识淡薄、公共意识缺失,由此带来的行为给防疫工
             制度往往难以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不断好转的疫情防控
             首先,我们应当注意到,在病毒肆虐的背景下,人们                           态势受到严重打击,充分体现增强公众综合健康素
             业已养成的某些陋习可能就构成了违反疫情防控                             养、培育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必要性。
             规定的行为。因此,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对一些尚未                                 公众只有深刻理解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结果的
             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以矫正不良习惯,                            危害性,才会自觉遵守防控规定,避免危害后果发
             防止其转化为犯罪。其次,精准打击犯罪要求准确                            生 [17] 。案例研究显示,低学历水平和老年人群应成
             适用罪刑,以犯罪构成的主客观方面各要素作为考                            为犯罪预防以及行为干预的重点对象,因此在加强
             察基础,合理把握惩戒尺度,不能仅凭借客观的危                            网络信息宣传的同时,不能忽略以此类人群更易接
             害后果就将行为人应承担的罪责与危害后果简单                             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如通过传统的电视、广
             对等,从而避免机械主义和重刑主义引起公众的消                            播、报纸作为信息载体进行宣传,强化其健康素养
             极情绪,做到严厉惩治与人文关怀并举,法律效果                            和法律意识,从而自觉远离危害行为、践行社会秩
             与社会效益统一        [14] 。最后,站定刑法的客观主义立                序。此外,仅停留在信息传递层面进行健康知识宣
             场,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显性或隐性错案,坚持                            教难以使个人全面认识传染病预防的重要性并习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通过畅通申诉渠道、强                           得行为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健康行为能力
             化审判监督的方式,及时、依法纠错,维护司法权威                           培养提升,如在基层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治演练,以
             与公信力。                                             较高频率的疫情演练辅以相关知识讲座进行宣传
                 (二)以健全信息沟通实现犯罪预防                              教育,使居民在增强健康行为能力的同时固化健康
                 突发的卫生危机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信息浪潮,                          行为习惯,即使在突发紧急事件的背景下,仍能把
             技术赋权、工具赋能让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真假难                            健康行为作为道德准则来自觉遵守,从而预防犯罪
             辨,不仅让社会公众恐慌情绪急剧上涨,也使得谣                            行为发生。
             言、负面消息在短暂的信息空窗期内迅速孳生和传                                (四)以全面的社会保障实现犯罪预防
             播,不断挑动公众不安心理,引导个体产生消极的                                 社会保障同样作为社会预防中的重要内容,在
             情绪与行为倾向        [15] 。此时如果不能得到政府和防                 突发公共危机下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危机刺激产生
             疫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沟通,及时提供社会信息,                            的越轨行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带来广泛的生命
             则很容易加剧个体安全需求落差感和挫折感,萌发                            安全风险,也给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
             出不信任、阴谋论的思维倾向,甚至以各种越轨行                            的影响。病毒迅速蔓延使医疗卫生资源需求短时
             为发泄不满、危害公共安全            [16] 。                    间内面临着井喷式的增长,引发严重医疗资源挤
                 健全沟通需综合网络信息互动和抗疫工作人                           兑,促使部分人群违反规定私离疫区寻求医疗救
             员信息告知。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信息沟通                            治,在此过程中造成病毒传播危险的现象                    [18] 。同时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