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 34

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总第109期
             · 128  ·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22年4月
                                            Journal
             险”,违反疫情防控管理规定             [3] 。特征之二,文化水           特殊预防效用 。“特殊预防”即刑罚预防,通过国家
                                                                            [7]
             平偏低的犯罪人较多。在已知犯罪行为人中,大                             主导下的主权行为对犯罪人施以惩戒,并利用刑罚
             部分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相较于文化水平高                             工具剥夺其犯罪条件,防止再犯可能,以此起到刑
             者,文化水平低下者更容易陷入恐慌或轻视两种                             罚的惩戒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犯罪行为的严厉制
             极端情绪中,误导行为选择,影响健康行为能力及                            裁也为社会公众敲响警钟,使其他人因害怕将要承
             效果  [4] 。                                         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而不敢或中止犯罪,从而
                 3. 犯罪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与疫情扩散                        有效震慑潜在犯罪人,遏制其犯意,实现对犯罪行
             形势相关                                              为广泛的“一般预防”效用。自诞生以来,这种以控
                 抗拒疫情措施致犯罪事件的分布总体与传染                           制个人为主的犯罪预防方式受到学界深入研究,自
             病蔓延态势紧密相关。犯罪高发时期为疫情暴发                             近代以来一直发挥着有效的犯罪预防功能,并在接
             初期,之后随着防疫工作的开展迅速减少。犯罪案                            续发展的过程中被马克思主义刑罚思想批判吸收,
             件频发地点则集中在疫情较为严重的河南、湖北地                            成为指导我国刑法学演进的重要基石 。
                                                                                                 [8]
             区。以上犯罪案件的时空特征提示,公共卫生危机                                (二)社会预防理论与犯罪动机遏制
             的突发性和强烈冲击性是促使越轨行为发生的重                                  随着近代对罪刑现象的认知更趋理性和全面,
             要原因。突发的传染性疾病使公众恐惧心理急剧                             刑法学家们意识到犯罪现象同时是对各种社会矛
             上涨,易从主观上扩大风险感知,盲目逃离风险地                            盾和弊病的反映,关于犯罪预防问题的研究不应再
             区。严格的管控措施以及不断攀升的感染病例让                             局限于刑事政策学范围内,而需在整个刑法哲学和社
             每个人都笼罩在巨大的疾病阴影之下,种种强烈的                            会政策学中寻求答案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9]
             消极情绪也会刺激部分人群通过暴力等过激方式                             想要消灭犯罪,就“不应当只惩罚个别人的犯罪行为,
                                                                                                       [10]
             表达利益诉求、发泄不满情绪。                                    而应当消灭产生犯罪行为的反社会的温床” 。由
                 4. 部分群体的犯罪原因在于特权思想和缺少                         此,犯罪的社会预防理论得到发展,这一理论强调着
             规矩意识                                              眼于具体的犯罪现象,来探究引发犯罪行为的各种特
                 疫情期间,少数群体“搞特权”、不遵守防疫秩                         殊社会因素,进而调动各机构、组织,以防止和克服犯
             序的行为受到普遍关注。如北京市昌平区某居委                             罪为目标进行一系列社会组织管理活动                  [11] 。其中,基
             会副主任依仗职务特权在进入小区时拒绝按规定                             于犯罪学理论的社会支持理论从一种更加积极的
             扫码测温,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因涉嫌寻衅                            社会政策视角为社会预防理论体系做出了补充。
                            [5]
             滋事被刑事拘留 。石家庄某小区居民韩某某身为                            该理论指出,除了制定严格的社会监督政策以外,
             退休机关人员,故意违反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辱骂                            向社会群体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与服务,化解
             防控执勤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 。在疫情防控过                            外界矛盾或压力引起的个体犯罪动机,可以增强个
                                          [6]
             程中因核酸检测插队、拒绝登记个人信息等产生冲                            体抵御犯罪的能力,如制定政策向特定的社会群体
             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个体将一己私欲凌驾于                            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与服务等,从而化解外界
             公共利益之上,严重破坏了抗疫秩序,拖延了防控                            矛盾或压力引起的个体犯罪动机                [12] 。可以看到,与
             工作的进程和效率。疫情防控需要每个人自觉遵                             刑罚手段不同,社会预防的理论方法并不停留在对
             守公共秩序,坚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疫                            犯罪动机的遏制、威慑层面,而是以非刑事化政策
             情防控的有效性,无论是基于何种原因,突破规则                            解决犯罪动机产生的各种矛盾,预防犯罪发生。
             都应当予以坚决打击。                                            (三)情景预防理论与犯罪条件控制
                                                                    传统的犯罪预防理论无一例外地指向因果关系
              三、预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的理论浅析
                                                               的犯罪学研究,而情境预防则从新的视角为研究犯罪
                 随着犯罪预防主义的勃兴,现代犯罪治理理念                          的预防问题提供了空间。这一理念起初源于建筑学
             已然从传统的惩罚主义转向预防主义,犯罪治理的                            领域的环境预防犯罪观,以纽曼的“防卫空间”概念和
             重点也从事后惩治转向为事前的综合预防,为犯罪                            杰弗瑞的“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理念为开
             预防研究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思路与方法。                                端,得到实践发展        [13] 。不同于犯罪原因理论指导下
                 (一)刑罚预防理论与震慑功能发挥                              产生的传统犯罪预防模式,情境预防是在实践过程
                “刑罚模式”最早源于以自然法理论和社会契                           中以问题为导向所产生的犯罪预防思路。该理论
             约理论为基础的刑事古典学派,以贝卡里亚为代表                            主张通过主动对犯罪的实施加以阻截式干预,人为
             的刑法学家们认为,通过构建合理的“刑罚阶梯”对                           增加犯罪的风险,降低犯罪收益达到减少犯罪的目
             犯罪行为施以惩罚,能够有效教化、震慑犯罪行为                            的。换言之,这种方式着眼于潜在的犯罪人和被害
             人以及潜在犯罪人,从而实现对犯罪的一般预防和                            对象,针对具体犯罪现象的行为主体、过程特征进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